一、分家析产协议
分家析产协议属于当事人自愿处分自己财产的行为,一般是 父母将自己的财产分给子女。分家析产协议只要是当事人真 实的意思表示、没有处分他人财产、不违反法律的强制性或 禁止性规定的,自全体协议人签字时起生效。

如何确定家庭财产共有人?
如何确定家庭共有财产的财产范围?
如何分割共有财产,有一定的标准吗?
如何确认法定继承、遗嘱继承、遗赠?
如何确定多份遗嘱的法律效力?
死者未交代的遗产如何处理?
将家庭成员共有的财产, 与夫妻共同财产以及家庭成员个人所有的财产区分开来
共同生产经营,或收入交归家庭,共同购置财产的家庭成员,即为家庭财产的共有人
共有人分割共有财产的原则是按照协议分割,没有协议的则按照均等比例分割
分家析产协议属于当事人自愿处分自己财产的行为,一般是 父母将自己的财产分给子女。分家析产协议只要是当事人真 实的意思表示、没有处分他人财产、不违反法律的强制性或 禁止性规定的,自全体协议人签字时起生效。
公证不是分家析产协议“生效”的必要条件,只是公 证后可以使协议的效力更强,经过公证后的协议,将 来有纠纷到法院时,法院一般会直接采纳为证据。
分家析产协议涉及的家产属于不动产,如房产,还应经过产权过户、 变更登记后才发生物权变动的效力。如果在分家协议生效后不及 时做过户登记,虽协议生效,但产权不变,原财产所有人(一般 是家里父母)将来反悔不愿再分的,房产等可能仍然归父母所有, 分家协议中确定分到的人有可能拿不到房产。
答:必须是被继承自己生前所有的财产,注意是自己,而且是享有所有权的财产。比如并不属于被继承人 所有的财产,不能即成。比如,被继承人生前承租的公有住房,因为不享有所有权也不能进行继承。
答:被继承人死亡时,没有留有遗嘱的,都按照法定继承予以处理;若是留有遗嘱,处分给法定继承人的, 则按照遗嘱处理;若是处分给法定继承人之外的人,则属于遗赠,那么遗赠是否生效,是否有遗赠的 法律后果,必须要符合遗赠的法律构成要件。
答:法定继承的情况下,所有继承人均等继承;在有遗嘱或遗赠的情形下,依照遗嘱或遗赠的内容确定。
要区分哪些财产可以作为遗传 进行继承,哪些不可以, 然后做好分类
被继承人死亡,未留遗嘱按法定继承进行;留有遗嘱,按遗嘱进行处理;当遗嘱处分给法定继承人之外的人,属于遗赠。
在继承前明确继承份额,保证 在继承开始后,继承人可以享 有一定的遗产份额。
遗嘱人立遗嘱时必须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。
内容必须合法,不得与法律法规相悖,处分的是遗嘱人的个人财产。
遗嘱是遗嘱人的真实意思表示,是出于自愿,非受他人欺骗或胁迫订立。
我国遗嘱有五种形式:公证遗嘱、自书遗嘱、代书遗嘱、录音遗嘱、口头遗嘱。
遗嘱要符合法定的要件形式: 遗嘱分为很多中,自书遗嘱、代书遗嘱、公证遗嘱等,不同的遗嘱都要符合不同的法律要件,建议在立遗嘱的时候,明确了解遗嘱的法律要件的要求。
遗赠: 要注意接受遗赠的时间要求,受遗赠人应当在知道受遗赠后两个月内,作出接受或者放弃受遗赠的表示,到期没有表示的 ,视为放弃受遗赠。
要为胎儿和无行为能力人保留特定的份额: 遗产分割时,应当保留胎儿的继承份额。胎儿出生时是死体的,保留的份额按照法定继承办理。遗嘱应当对缺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保 留必要的遗产份额。若是没有为其保留份额,不代表遗嘱无效,只是法院会对份额做已定的处理。